为发展农村经济,增加农民收入,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良好市场前景的"小辣椒"作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。通过不懈努力,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,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"大产业"。 石柱县辣椒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口韩国、斯里兰卡等国家。2000年县委、县政府把辣椒产业作为一项重点产业来发展,从山东、贵州引种,在三益试种500亩并喜获丰收。历时4年,面积从500亩倍速增加到2005年的13万亩,2010年将达到20万亩;乡镇由1个逐步扩大至2005年的16个;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1个逐渐健全壮大到2005年的20个,并注册了国内首枚以辣椒为名的"三益"牌商标。这样一个从小到多,由点到面,从试验示范到大规模种植,从农家餐桌上一碟小菜成为覆盖大半个县的新兴产业,正在石柱蓬勃发展。 辣椒属于茄科辣椒属蔬菜,以果实作为食用,辣椒中维生素丙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,果皮和胎座中含有挥发性的辣椒素,有辣味,能增进食欲。辣椒是喜温作物,不耐霜冻。本地不但可以在春季种植,而且秋季也可种植。我们种植辣椒,绝大多数是采收青果,一般也称作青椒生产。 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:
一、辣椒的生物学特性: 1.辣椒的植物学特性:辣椒为直根系,与其他茄果类蔬菜相比,主根不发达,根较细,根量小,入土浅,根系集中分布于10-15厘米的耕层内。茎直小,木质化程度较低高,主茎较矮,株型较紧凑,茎顶端出现花芽后,以双杈或三杈分枝继续生长。叶色较绿,单叶互生,叶片较小。雌雄同花,花白色单生或丛生。果实为浆果,下垂或介于两者之间,果形有圆形、灯笼形、方形、牛角形、羊角形、线形和樱桃形。种子扁平,近圆形,表皮微皱,淡黄色,千粒重6克左右。 2.辣椒对环境条件的要求:辣椒原产于中南美州热带地区,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喜温暖而不耐高温,喜光照而不耐强光,喜湿润环境而不耐旱涝,喜肥而耐土壤高盐分浓度等一些重要生物学特性。 温度: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-30℃,低于15℃或高于35℃时都不能发芽。植株生长的适温为20-30℃,开花结果初期稍低,盛花盛果期稍高,夜间适宜温度为15-20℃。 光照:辣椒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高,仅是番茄光照强度的一半,在茄果类蔬菜中属于较适宜弱光的作物,辣椒的光补偿点为1500勒克斯,光饱合点为3000勒克斯光照过强,抑制辣椒的生长,易引起日灼病,光照过弱,易徒长,导致落花落果。辣椒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也不太严格,但尽量延长棚内光照时间,有利果实生长发育,提高产量。 水份:辣椒的需水量不大,但对土壤水分要求比较严格,既不耐旱又不耐涝,生产中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,见干见湿。空气湿度保持在60-80%。 土壤:以土层深厚,排水良好,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好,对氮、磷、钾三要素的需求比例大体为1∶0∶5∶1,且需求量较大。
二、育苗 1.品种选择:宜选择早熟、高产、商品性状优良,抗病抗逆性强,苗期具有一定的耐寒性,成株期又较耐热的品种。在我市表现好的品种有“湘研十一号”,“湘研一号”、“山东羊角椒”近两年在我市也有少量种植,可选择用于生产。 2.苗床准备 ①苗床:我市通常采用小拱棚育苗。苗床宽1-1.2米,长10米左右为宜,四周筑土埂,埂高6-10厘米,宽15厘米。苗床应建要棚室内。栽植一亩保持地辣椒需播种床约5-6平方米,分苗床35-40平方米。 ②培养土:培养土由园土和优质腐熟的有机肥配合而成。园土与有机肥的比例为6:4,主要根据园土与有机肥的质量决定。每10米2的播种床,需培养土0.3米3。培养土于9月底前晒干,过筛,并掺入三元复合肥200克,或过磷酸钙300克,混合拌匀备用。 ③填床:将配制好的培养土于播种前一周填入苗床内。 厚度为10-12厘米。填后踏实,畦面平整。 ④做棚:用细竹杆或竹片做拱形骨架,高0.5-0.6米,在其上覆盖两米宽的薄膜。 ⑤苗床消毒:每平方米苗床(播种床,分苗床)用50%多菌灵或50%托布津5-7克,均匀拌入13-15公斤培养土中,撒于苗床表面。 3.种子处理 ①晒种:将用于播种的种子摊在阳光下晒2-3天。 ②温烫浸种及药剂处理:晒过的种子用55℃的温水烫种15分钟,烫种时不断搅拌并加热保持恒温,15分钟后,只搅拌不再加热水,当温度下降到30℃时停止搅动,让其自然降至常温。为了增强杀菌防病效果,将经烫种处理后的种子,搓洗干净,再用3%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,或用1%次氯酸钠浸种5-10分钟,可杀死种子表面病毒、炭疽病、早疫病、枯萎等病原菌。种子经药剂处理后要用清水淘洗数遍,然后置于常温水中浸种8-12小时。 ③催芽:将浸好的种子,捞出后反复搓洗种子表皮的粘液,直到无辣味进行催芽。把催芽的种子装入清洁的大碗或小盆中,上面盖湿毛巾,温度控制在25℃左右,每天翻动2-3次,用清水淘洗一次,一般4-5天种子露白,温度降到20℃左右使芽粗壮,待60%左右露白即可播种。 ④播种 a播种期:大棚应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,温室应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,露地于2月中旬后小棚育苗。播种应选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进行,若播后连续有几个晴天最好。 b播种量:一般品种亩用种量150克左右。 c播种方法:采用落水撒播法播种。播前先浇足底水(底水浇透并存5厘米左右的明水),待明水渗后撒上一层(约0.3厘米厚)过筛的培养土作为垫土,再将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,然后再覆盖0.5-1厘米厚的培养土。 ⑤苗期管理 a温度:按照“晴天高,阴天低;白天高,夜间低;出苗前和分苗缓苗前高,出苗后和分苗后缓苗后低的原则进行管理。播种立即盖膜盖草帘封床,尽量提高床内温度,使迅速出苗。晴天维持在25-30℃,阴天20℃左右,昼夜温差5-10℃,但夜温不得低于15℃。应注意:a:当白天气温大于要求温度时开始通风,切忌过快、过大、过猛。b:苗子“跪腿”时要适当降低温度,于中午撒一层(约0.3厘米厚)培养土,既可“脱帽”,又可弥补苗床土壤缝隙保墒。c:定植前7-10天进行低温炼苗,白天可逐渐降到20℃,夜间气温降到10℃。d:定植前2天进行叶面喷药喷肥,做到带肥带药定植。可喷0.2%的磷酸二氢钾;70%的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%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;40%乐果乳油1000倍液,进行喷施,育壮苗防治病虫。 b水分:分苗前要控制浇水,“宁干勿湿”。若床土显干,可于晴天上午浇水,最好用洒壶喷水,切忌湿度过大。 c光照:苗床要及时揭盖草帘,早晨当太阳满苗床时揭帘,下午日落温度开始下降时盖帘。同时要注意保持薄膜清洁,及时清除膜内水珠。 d分苗:理论上讲,两叶一心分苗为佳,但我市一般采用4-5叶分苗,苗令40天左右。分苗前一天,苗床浇一次水,以利起苗。一般采用暗水分苗法,按8-10厘米的行距开浅沟,深4-5厘米,苗应摆直,根需舒展,分双苗、株距8厘米,乘墒稳苗,保持床面平整,做到下湿上干,表土疏松。
3.定植: ①整地施肥,棚室消毒和作畦 a整地施肥 前茬收获后,及时清洁田园,深翻土地(深30-40厘米)、暴晒、打碎。合墒时第二次深翻(20厘米)。结合深翻整地,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-10000公斤,二铵40公斤,硫酸钾50公斤,有机肥于第一次深翻时施60%,第二次深翻施40%,化肥在第二次翻地时施入。第二次整地应在定植前一个月完成。 b棚室覆膜消毒、作畦 定植前15-20天,棚室进行覆盖薄膜,提高棚内温度。并于定植前5-7天,每亩棚室用45%的百菌清烟雾剂和10%速克灵烟雾剂各0.5公斤进行燃放熏蒸,以达到室内消毒的目的。 我市一般做成小高畦,畦宽1.1-1.2米,畦高10-15厘米。 ②定植苗态要求:苗高17-20厘米,8-10片真叶展开,茎粗4厘米,已分杈现蕾,叶色深绿,根系发达,无病虫为害症状。 ③定植时期:棚室内最低气温稳定在10℃以上,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℃以上时可以定植。定植要选寒尾暖头的晴天上午进行。温室在2月上、中旬,大棚在3月上、中旬定植,露地4月中旬后定植为宜。 ④定植方法:采用暗水栽苗法。先开穴、施肥(亩施二铵5-10公斤)、浇水(每穴浇250-500克水)、放苗、覆土。栽植深度以子叶节处为宜,不宜深栽。保持棚室内畦面平整,做到上干下湿,表土疏松。 ⑤定植密度:适当密植有利提高早期产量,并能有效防止中后期高温日灼及病虫害。一般亩栽4000穴(双苗)为宜,株行距28-30厘米×55-60厘米。 ⑥应采用地膜全程覆盖技术。 4.定植后的管理: ①温度管理:定植后4-5天一般不通风,使棚内温度维持在30-35℃之间,加速缓苗。缓苗后,开始通小风,白天棚温25-30℃,夜间15-17℃。随着外界气温的升高,要逐渐加大通风量,白天棚内气温保持在25℃左右,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。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5℃以上时,可以昼夜通风,稳定在20℃时可揭去棚膜,进入露地管理。 ②水肥管理:辣椒根系较浅,吸收水肥能力较差,在水肥管理上本着“轻浇勤浇,少施勤施”的原则,保持土壤湿润及养份供给。缓苗后应据天气及墒情浇一次缓苗水,进行短期“蹲苗”。当门椒挂果长至樱桃大小时,开始追肥、浇水、催果,亩施腐熟人类尿5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。二、三层果膨大前,应及时追肥,灌水促使植侏分枝和果实迅速膨大。以后每采收1-2次果追肥一次,并注意磷钾肥的配合使用,每隔7-10天可结合喷药防病,喷施0.3%的磷酸二氢钾。同时,为了减少辣椒光合吸收营养消耗,提高产量,每亩或喷施4-8克(兑水稀释至120-240毫克/升)亚硫酸钠,共喷3-4次,增产20%-30%。 ③保花保果:辣椒早春栽培,易落花落果,可用180ppm的防落素喷花,或用15-20ppm的2.4-D、25-30ppm的番茄灵涂抹花器。能起到很好的保花保果效果。
|